事在人为,传承永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2018年01月03日 15:30
  • 点击:[]

随着央视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朗读者等综艺性、知识性栏目的热播,在普通老百姓中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热潮,复旦附中才女武亦姝渊博的古典诗词积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甚至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者对于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的思考,她所在的复旦附中连带上了热搜榜,其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复旦精神,推崇内涵、自律、平等、传承的校园文化无疑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

没有文化的崛起,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同样,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就没有校园未来的兴盛和发展。“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怎样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这既需要社会、家庭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更需要我们学校作为其中一个主要阵地,传承文化,永续传统。

首先,传统文化的创设体现在校园环境的整体营造上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和学生思维理念的更新,如果一味僵化地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号召保持传统节日、中式建筑、古典书籍等传统文化的固有形式,有时难免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倒不如适当变通,中西并存,让学生通过鉴别、比较,学会并慢慢懂得欣赏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从而发自内心地接受并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我所在的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就是以“进德修业,科学育人”的兼具传统与发展的理念作为学校校训,尽管建筑风格以欧式的红顶圆窗为主,但各主建筑均围绕为核心来命名:仁和楼仁义楼、“仁政楼”等,体现出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在校门前的照墙、影壁处以篆书、行书的书法艺术来呈现学校发展历程。楼与楼之间衔接的小桥、流水、木质小径也是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美丽的校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师生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小文专学生的宣传栏则更新每天的书法基训作业,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练习展示。我曾工作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如何让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校园的整体布局颇费用心。由中式建筑的南门进入则是“一进五堂”的“师范博物馆”明清古建筑群,苍虬的古柏、青砖灰瓦的“东长巷”、庭院幽深的“香雨轩”,由宽敞现代的北门进入则是高大气派的“四方学馆”、体育馆,沿途的路灯上也都处处印着“贵全、真实、沈笃、醇和”的校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巧妙融合,完美对接。所以,我们在校园整体的环境创设就可以多用心思,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默默渗透,跟现代生活和谐共生。

其次,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中

除了统一规定使用的文化类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篇目,美术、音乐、政治等学科都无疑是让学生感悟传统,欣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我们批判接受;诗词歌赋的韵律美,我们大声吟诵;毛笔艺术的书法美,我们常练常写。我们还专门开设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礼仪类课程,让学生不仅仅喜欢时下流行的说唱摇滚RAB风的自由率性、狂放不羁,更懂得欣赏京剧、越剧、昆剧唱腔的百转千回、韵律悠扬;不仅仅喜欢西方油画、建筑的色彩绚烂、瑰丽想象,更懂得欣赏中国传统字画的素净淡雅、水墨丹青;不仅仅具有当代青少年青春活泼、热情洋溢的活力美,也懂得欣赏古人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沉静美。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吟诵,文言散文的积累,《出师表》中的“忠”、《陈情表》中的“孝”无不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丰厚的种子。德育课堂中、班会课中更是有主题明确的的诚信友爱、亲情孝道、务实自为等中国人欣赏的传统美德。所有的课堂,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第三,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课外活动的丰富多样上

除了课堂学习的主阵地,业余时间的安排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提倡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学生中成立了一系列相关社团,经常举行活动。喜欢研究篆刻艺术的学生成立了“三石印社”,欣赏汉服美的学生成了“古风社”,对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加入了学校“民乐团”、“合唱团”……相同的对传统文化的喜好让他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并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八礼四仪”内容的理解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是落实在行动中。学校通过“八礼四仪”知识竞赛、日常行为中体现“八礼四仪”的图片记录展等活动来使学生将“八礼四仪”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动。每年的“技能节”中还有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汉字听写比赛”,小文专业三个小教文科班还规定了小学必备古诗词60首、初中必备古诗词88首的背诵默写要求,并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举办了“诗词知识竞赛”、经典阅读演讲比赛等。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无疑是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最佳助推器。

第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家校合力的共同努力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社会氛围则是影响学生观念、品质发生变化的催化剂。功利主义、竞争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则会在不知不觉中淡化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等。市场经济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情危机、价值失落和文化匮乏。而学校提倡对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视,可通过“校讯通”、家长QQ群等由老师给家长发出祝福短信,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十八岁成人礼”,让学生在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通过自制的小礼品、节日问候等对老师、母亲传达出自己的一份尊师仁孝之情,未尝不是一种家校合力,共同濡染、浸润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有效方法。

文化对人的影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让传统文化成为校园主体的精神养分,让传承永续、润物无声,传统文化的魅力之美渗透于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条:2016—2017第三支部工作计划
下一条:2017——2018支部工作计划

关闭